一、施工准备阶段
技术准备
图纸会审与深化设计(BIM模型建立、节点优化)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吊装、焊接、安全等)
技术交底(施工班组、质检员、安全员)
材料准备
钢材采购(Q235B/Q355B,符合GB/T 700/1591)
高强螺栓(10.9级,符合GB/T 1228-1231)
焊材匹配(E43/E50系列焊条,符合GB/T 5117)
防腐涂料(环氧富锌底漆、聚氨酯面漆)
场地准备
施工场地硬化(起重机行走区域承载力≥150kPa)
构件堆放区规划(垫木间距≤2m,防变形)
临时设施搭建(焊机房、工具房、安全围挡)
二、构件加工制作阶段
钢材预处理
矫正(火焰矫正、机械矫正)
除锈(抛丸处理至Sa2.5级,粗糙度40~70μm)
防腐底漆喷涂(干膜厚度≥70μm)
放样与下料
CNC数控切割(允许偏差±1mm)
坡口加工(V型、X型坡口,角度55°~65°)
组拼与焊接
H型钢组立(翼缘板与腹板定位焊)
自动埋弧焊(焊缝等级一级/二级,UT检测)
矫正变形(焊后热矫或机械矫)
制孔与端部处理
钻孔(孔径偏差+0.5mm,孔距±1mm)
端铣(端面垂直度≤0.5mm)
预拼装
抽查复杂节点(螺栓孔重合率≥85%)
标注安装定位线(中心线、标高基准点)
三、现场安装阶段
基础验收
锚栓位置复核(水平偏差≤2mm,标高±3mm)
灌浆料浇筑(C40无收缩灌浆料,养护≥7天)
钢柱安装
吊装(单机回转法或双机抬吊)
临时固定(缆风绳+调节螺栓)
垂直度校正(经纬仪监测,偏差≤H/1000且≤25mm)
钢梁安装
分段吊装(跨中反拱预起拱L/500)
高强螺栓初拧(预紧力50%~70%)
焊接连接(先焊下翼缘后焊上翼缘,多层多道焊)
次结构安装
檩条、墙梁安装(间距偏差±5mm)
支撑系统(十字撑、水平撑张紧度控制)
四、连接与节点处理阶段
高强螺栓施工
接触面处理(喷砂后摩擦系数≥0.35)
终拧扭矩控制(扭矩扳手±5%误差,梅花头全数检查)
焊接工艺
焊前预热(Q355B厚板≥100℃,测温笔监控)
焊后保温(石棉布覆盖缓冷,防冷裂纹)
焊缝检测(UT/MT抽查比例一级焊缝100%,二级20%)
特殊节点处理
抗震节点(狗骨式削弱、加劲肋补强)
铸钢节点(铸件UT检测+热处理消氢)
五、防腐与防火处理阶段
表面处理
焊渣打磨(St3级手工除锈)
涂层修补(环氧富锌底漆+云铁中间漆)
防火涂料施工
超薄型(厚度≤3mm,耐火极限1.5h)
厚型(喷涂至设计厚度,粘结强度≥0.04MPa)
镀锌构件处理
螺栓接触面喷砂(Sa2.5级)+无机富锌漆
焊缝周边打磨(25mm范围内去锌层)
六、质量验收与监测阶段
过程验收
隐蔽工程验收(地脚螺栓埋设、焊缝内部质量)
分项工程验收(钢柱垂直度、梁跨中起拱值)
最终检测
整体垂直度(H/2500+10mm,全站仪测量)
挠度检测(激光扫平仪,≤L/400)
资料归档
材质证明书(钢材、螺栓、焊材)
检测报告(探伤、抗滑移系数、防火涂料)
七、收尾与交付阶段
现场清理
废料分类(焊渣、金属屑、涂料桶)
临时设施拆除(吊装设备退场)
竣工验收
五方责任主体联合验收(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勘察)
提交《钢结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使用培训
移交维护手册(防腐周期、焊缝检查要点)
关键节点监测方案(应力应变传感器布设)
关键规范依据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
本文素材来源于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