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修缮改造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风险,结合西安某中央高校教学楼改造实例,就该类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加强风险管理作些表见。案例项目主要改造内容为供水管网、供热管网及电线电缆等翻新,室内散热器、空调及灯具等各类设施更换,联排桌椅及教师休息室家具更新,各区域吊顶及文化墙布置等,其中家具更新为单独分包。
一、做好立项调查研究,提升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项目决策的科学性首先来自于设计正确理解项目的立项意图,并科学合理地开展设计。因此,立项意图清晰是重要前提。为此,应充分调研收集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的意见,了解实际需求,按照功能需要列示改造内容及优先次序,确定修缮改造内容和目标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当地类似项目建设标准,在参照既有改造档次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下,确定修缮改造档次;调查项目所在地和修缮改造时间内的气候条件,明确工程如期实施适用的技术措施,确保制定的建设方案和设计方案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案例项目中,为增强立项决策阶段的科学合理性,该校基建部门建立了较完善的项目立项申报工作流程和机制,前期通过座谈调研、实地踏勘、专业咨询和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校属部门(单位)、学院和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兄弟高校进行调研,充分论证立项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以确保项目有效实施。
二、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建立完善项目库、风险库
就修缮改造项目而言,原有的基建资料对于设计与实施而言都十分重要。完备的基建档案资料不仅有利于在项目前期筹备及设计阶段将不确定性风险降到最低,尽可能避免后期因“隐蔽”问题诱发的变更及费用超支;而且还可以通过调阅、参考以往项目设计、施工方案,加快项目进度。本项目中,该高校非常重视基建档案资料管理,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并有专人负责收集与整理。同时,该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还注重项目资料的开发利用,建立了项目材料库、技术库和风险库,梳理归集已落成项目的相关主材标准(包括品牌、规格型号、颜色式样等)、装饰装修风格、设计方案、技术方法及风险问题等内容,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依据。新项目可直接取用同类型项目设计方案,加快设计方案决策速度,运用成熟经验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实施阶段难度。比如,该教学楼改造案例中,通过借鉴项目库中已竣工教室吊顶装饰效果,突出质感、线条及声光和谐,设计方案高效完成,顺利获得了校领导及使用部门一致认可,同时也节省了项目的实施工期。
三、强化项目合同管理,降低合同风险
项目合同是合同双方在项目实施中开展相关活动并承担责任的依据,因此,合同完备性对于项目管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高校教学楼改造项目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基于项目成本控制严、工期短、质量高的特点,注重通过以细化的合同专用条款形式,从质量标准、承包范围与方式、材料使用、工期进度、安全施工、结算方式、质保期限、违约责任等方面对施工方进行约束,并经学校法务部门专业律师审核。这样一方面确保合同的细致与完整性,另一方面确保合同合法有效,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项目后续管理的主动权,对项目施工工期和质量形成有效的保障。
四、加强项目变更管理,有效控制项目造价
工程变更是影响项目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强化工程变更的管理,对保障项目质量、工期及造价都至关重要。变更签证发生往往与图纸设计是否精准、工程量清单是否完整、施工现场是否一致、现场地勘报告是否详尽等存在较大关系。在设计科学的前提下,要切实控制变更签证率,应尽可能做到按图施工。高校修缮改造项目中,对于大幅影响工程造价的必要变更,应按照施工单位及时提出问题、设计单位调整设计并同步进行造价核查分析、高校基建管理人员决策的路径进行。对于变更可能导致的超合同总价风险问题,需要从整个项目的角度寻求合理优化解决措施,或在工程量清单编制时就留有一定余量。例如,在案例项目中,该教学楼拆除时,出现了空心楼盖板混凝土脱离漏洞现象,造成原设计直臂悬吊吊顶设计存在发生较大安全问题的隐患,需要重新调整设计,并由此导致项目增加较多变更费用,为平衡项目费用,项目管理人员以合理控制造价并兼顾实用性寻找项目优化空间,通过教室新增空调,取消风扇,核减相关费用,较好地平衡了项目变更费用,成功控制了项目总投资。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督助监理单位严把项目原材料关,确保项目质量
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能动性是提高项目质量的一个关键。为此,基建管理部门应督促监理单位做好材料进场报验、隐蔽工程验收及草签等工作。以材料进场报验为例,要求监理单位根据《工程材料、设备表》中约定的主材品牌,严格把控进场材料。鉴于高校修缮改造项目工期紧等特点,材料进场有时可能会在夜间进行,为此,应要求监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及时进行进程报验,以防止后期因材料不合格等问题造成返工,耽误工期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助力管理效能提升
高校修缮改造项目一般由基建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质量、进度等进行把控,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需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本项目中,高校基建管理部门除了注重开展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外,还应要求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切实了解项目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以确保质量安全。例如在教学楼改造中,吊顶效果图为暗嵌隐蔽龙骨,而施工图设计大样则为明敷,明敷龙骨和隐蔽龙骨吊顶材料差价大且实际呈现效果差异较大,为确保效果和质量,项目管理人员积极与设计人员及吊顶厂家沟通协调,定制吸引岩棉板及龙骨,保证颜色样式尽量接近效果图,最终实现了明敷龙骨与吊顶色调基本融合为一体,视觉效果整体较好。另外,管理人员根据项目家具购置为单独分包的实际情况,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施工进度,提早与家具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合理安排家具进场时间、安装人员、材料堆放等细节,保证家具安装与施工流程的有序衔接,促成项目按期完成。
七、强化动态结算管理和做好竣工验收,确保项目按时顺利移交
对工程项目而言,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设计图纸的质量、现场签证变更发生频次,签证变更的确认、支付管理等,不仅影响项目的经济性,也会对项目结算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以本文所枚举的案例项目为例,为进一步做好项目结算管理,项目所在高校基建部门委托专业造价咨询公司和全过程跟踪审计公司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及时确定变更及其做法、部位,逐一审查签证单工程量和造价,加强资金过程管控,减少项目进入审计阶段后工作任务,从而有效缩短了决算审核时间,保证项目按支付节点及时完成相应费用支付。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通过及早采取措施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邀请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项目会审、现场检查等,并及时对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问题进行整改,保证最终将完工的项目顺利移交至使用部门。
本文素材来源于《高校修缮改造类项目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