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这一高风险行业中,安全是项目成功的基石。施工现场,作为人员密集、设备众多、环境复杂的作业场所,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次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确保施工安全、保障人员生命健康、促进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一、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一)培训目标
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的首要目标是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内化为行动指南。通过培训,员工应能够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在面临危险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此外,培训还应注重提升技术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通过实操演练,使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最终,通过持续的安全教育培训,培养技术人员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培训内容
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涵盖施工现场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急处理措施等。同时,还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具体工种和作业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员工能够全面掌握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
二、安全标识与安全纪律
(一)安全生产的标语
安全生产的标语是施工现场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着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提醒每位员工都是安全生产的参与者,都有责任和义务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源于疏忽,安全始于细节”则强调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安危。这些标语不仅能够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还能够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使安全成为施工现场的主旋律。
(二)安全禁令
为确保施工现场的秩序和安全,特制定以下安全禁令,任何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
1.严禁穿拖鞋、高跟鞋及不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拖鞋、高跟鞋等易滑易绊的鞋类不适合施工现场穿着,而安全帽是保护头部免受撞击和坠落物伤害的重要装备,必须时刻佩戴。
2.严禁私自开动施工机械及驳接、拆除电线、电器:施工机械和电线电器是施工现场的重要设备,非专业人员操作可能导致设备损坏、触电或机械伤害等事故。
3.严禁在操作现场玩耍、吵闹和从高处抛掷物品:施工现场是严肃的工作场所,任何嬉戏打闹的行为都可能分散注意力,导致意外伤害。同时,从高处抛掷物品极易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4.严禁土方工程不按规定放坡或不加支撑的深基坑开挖施工:土方工程是施工现场的常见作业,不按规定放坡或不加支撑可能导致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严禁在不设栏杆或其它安全措施的高处作业:高处作业是施工现场的高风险环节,必须设置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栏杆、安全网等,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6.严禁在未设安全措施的同一部位上同时进行上下交叉作业:上下交叉作业极易造成物体打击和坠落事故,必须设置隔离设施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
7.严禁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儿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严禁带入施工现场。
8.严禁在高压电源的危险区域进行冒险作业:高压电源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距离和操作规程,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9.严禁在有危险品、易燃品的现场,仓库吸烟、生火:危险品和易燃品是施工现场的火灾和爆炸隐患,必须严格管理,禁止在相关区域吸烟、生火等危险行为。
(三)安全生产纪律
安全生产纪律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石,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安全帽是保护头部免受撞击和坠落物伤害的重要装备,必须时刻佩戴,并确保帽带系紧,防止脱落。
2.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高处作业是施工现场的高风险环节,必须系好安全带,确保在意外情况下能够迅速固定身体,防止坠落。
3.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保护接零或接地装置:电动机械设备是施工现场的常见设备,必须设置保护接零或接地装置,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4.非专业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机电设备是施工现场的重要设备,非专业人员操作可能导致设备损坏、触电或机械伤害等事故,必须严禁非专业人员使用。
5.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作业是施工现场的常见作业,吊装区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非操作人员严禁进入,以防止被吊物碰撞、挤压或发生其他意外伤害。
6.酒后严禁上岗作业:酒精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和反应速度,酒后上岗作业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必须严禁。
7.严禁穿短裤、赤脚或赤膊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穿短裤、赤脚或赤膊容易导致皮肤划伤、烫伤或触电等事故,必须穿着合适的劳动保护用品。
8.现场行走必须注意脚下安全,夜间行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施工现场地面可能存在坑洞、障碍物或湿滑等情况,行走时必须注意脚下安全。同时,夜间行走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以确保视线清晰,避免碰撞或跌倒。
三、个人防护与应急处理
(一)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个人防护装备是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施工现场,必须根据作业环境和工种的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噪音耳塞、防护手套、防护服等。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地保护施工人员的头部、身体、眼睛、呼吸道、听力等部位免受伤害。
(二)应急处理措施
施工现场应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理。应急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火灾事故应急处理: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报警并启动火灾应急预案。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进行灭火,同时疏散人员,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2.触电事故应急处理:发现触电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使用绝缘物体将触电者与电源分离,并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3.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理: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急救,并通知医疗人员。同时,对现场进行安全隔离,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理:机械伤害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机械运转,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并通知医疗人员。同时,对机械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安全使用。
四、现场用电安全常识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主要包括电击、电伤和电磁场伤害。
1.电击: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对接触部位皮肤组织以及神经细胞等组织器官产生刺激,可能导致疼痛、发热、麻木等症状。严重电击可能导致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
2.电伤: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如烧伤、电烙印等。
3.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可能受到电磁场的辐射伤害。
(二)一般触电的危险性
1.电流通过人体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电流通过人体时,若流经心脏、肺部或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触电导致的二次事故:触电后,人体可能因失去平衡或控制而摔倒,导致二次伤害,如骨折、脑震荡等。
(三)绝缘、屏护和间距
1.绝缘材料和屏护措施:
(1)绝缘材料: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是防止触电事故的基本措施。绝缘材料的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因此应定期检测绝缘材料的电阻值,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2)屏护措施: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将危险的带电体与外界隔离开来,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
2.间距的重要性:
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以防止因间距不足而引发的触电事故。
(四)防止触电措施
1.接地和接零:
(1)接地: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支架与大地连接,以确保在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电流能够迅速流入大地,从而保护人身安全。
(2)接零:在低压系统中,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支架与系统的零线连接,以确保在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电流能够迅速通过零线流回电源,从而保护人身安全。
2.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1)保护接地:为防止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使人遭受触电的危险,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作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2)保护接零:在低压电网中,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零线连接,称为保护接零。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电流将迅速通过零线流回电源,从而切断电源,保护人身安全。
(五)电气火灾的防止
1.电气设备选用和线路维护:
电气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线路应选用合适的导线截面和绝缘材料,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因线路老化、破损或接触不良而引发火灾。
2.防止电气火灾的措施:
(1)避免过载使用电气设备,确保电气设备的负荷在额定范围内。
(2)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散热情况,确保散热良好,防止因过热而引发火灾。
(3)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电气设备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防止因电气设备故障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六)静电、雷电、电磁危害的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
(1)静电防护:采用静电接地、增加空气湿度、在物料内加入抗静电剂等方法来消除或减少静电产生,防止因静电火花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2)雷电防护:采用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网等装置将雷电直接导入大地,防止雷电对建筑物、构筑物或电气设备的破坏。
(3)电磁危害防护:采用电磁屏蔽装置来消除或减弱电磁场的能量,防止电磁场对人体或电气设备的危害。屏蔽装置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提高屏蔽效果。
本文素材来源于微信公众号